首页>要闻动态>头条新闻

基孔肯雅热科普宣传(外出旅游篇)

【字体: 打印
2025-07-28 16:21 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

一、什么是基孔肯雅热

基孔肯雅热(Chikungunya fever,CHIK)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,主要流行于东南亚、南亚和非洲等地区,通过伊蚊(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)叮咬传播,无人传人的证据。人群普遍易感,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。

二、临床症状有哪些?

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为1~12天,多为3~7天。临床表现类似登革热,但以下症状较为典型:

1.突发高热:突然起病,寒战、发热,体温可达39℃,伴有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食欲减退,淋巴结肿大。

2.严重关节疼痛:多累及手腕、手指、膝盖和脚踝等小关节,可伴有全身性肌痛,疼痛特别剧烈

3.皮疹:半数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后2~5天躯干、四肢的伸展侧、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。为斑疹、丘疹或紫癜,疹间皮肤多为正常,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

4.其他症状:肌肉疼痛、头痛、恶心、结膜炎或乏力等

三、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?

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。需要以清理蚊幼虫孳生地为基础,并根据情况合理使用生物、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蚊虫。

具体措施包括:市民外出活动时做好防蚊准备,着长衣长裤、远离蚊虫孳生场所、科学合理使用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。

四、旅行者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?

暑期是外出旅游的高峰期,也是蚊媒活动的活跃期,要注意预防基孔肯雅热。

1.出发前,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。出发前及时查看旅游部门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旅游提醒,学习相关预防知识,做好防蚊、灭蚊的防护准备。

2.在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行时,注意做好防蚊、灭蚊措施。在户外活动时,建议穿长袖长裤预防蚊虫叮咬,也可涂抹驱避剂,避免蚊子叮咬。临时居住场所应配备蚊帐或电蚊香等防护用品。

3.旅行返乡后,注意做好自我健康监测。从境外或其他流行地区旅行返回后,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,如返回2周内出现发热、皮疹、关节疼痛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,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,以便诊治。

相关稿件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版权所有@三亚市交通运输局   中文域名:三亚市交通运输局.政务

主办:三亚市交通运输局   开发维护: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

ICP备案编号:琼ICP备14000806号-1  举报电话:0898-88667813
举报邮箱:syjtysj@126.com      政府网站标识码:4602000005
  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302000019号